投稿指南
一、来稿必须是作者独立取得的原创性学术研究成果,来稿的文字复制比(相似度或重复率)必须低于用稿标准,引用部分文字的要在参考文献中注明;署名和作者单位无误,未曾以任何形式用任何文种在国内外公开发表过;未一稿多投。 二、来稿除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之外,不侵犯任何版权或损害第三方的任何其他权利。如果20天后未收到本刊的录用通知,可自行处理(双方另有约定的除外)。 三、来稿经审阅通过,编辑部会将修改意见反馈给您,您应在收到通知7天内提交修改稿。作者享有引用和复制该文的权利及著作权法的其它权利。 四、一般来说,4500字(电脑WORD统计,图表另计)以下的文章,不能说清问题,很难保证学术质量,本刊恕不受理。 五、论文格式及要素:标题、作者、工作单位全称(院系处室)、摘要、关键词、正文、注释、参考文献(遵从国家标准:GB\T7714-2005,点击查看参考文献格式示例)、作者简介(100字内)、联系方式(通信地址、邮编、电话、电子信箱)。 六、处理流程:(1) 通过电子邮件将稿件发到我刊唯一投稿信箱(2)我刊初审周期为2-3个工作日,请在投稿3天后查看您的邮箱,收阅我们的审稿回复或用稿通知;若30天内没有收到我们的回复,稿件可自行处理。(3)按用稿通知上的要求办理相关手续后,稿件将进入出版程序。(4) 杂志出刊后,我们会按照您提供的地址免费奉寄样刊。 七、凡向文教资料杂志社投稿者均被视为接受如下声明:(1)稿件必须是作者本人独立完成的,属原创作品(包括翻译),杜绝抄袭行为,严禁学术腐败现象,严格学术不端检测,如发现系抄袭作品并由此引起的一切责任均由作者本人承担,本刊不承担任何民事连带责任。(2)本刊发表的所有文章,除另有说明外,只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刊观点。由此引发的任何纠纷和争议本刊不受任何牵连。(3)本刊拥有自主编辑权,但仅限于不违背作者原意的技术性调整。如必须进行重大改动的,编辑部有义务告知作者,或由作者授权编辑修改,或提出意见由作者自己修改。(4)作品在《文教资料》发表后,作者同意其电子版同时发布在文教资料杂志社官方网上。(5)作者同意将其拥有的对其论文的汇编权、翻译权、印刷版和电子版的复制权、网络传播权、发行权等权利在世界范围内无限期转让给《文教资料》杂志社。本刊在与国内外文献数据库或检索系统进行交流合作时,不再征询作者意见,并且不再支付稿酬。 九、特别欢迎用电子文档投稿,或邮寄编辑部,勿邮寄私人,以免延误稿件处理时间。

湿地科学期刊投稿(湿地科学是什么水平的期刊(2)

来源:湿地科学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2-12-07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在长征前夕成立的少际师损失过半,34师在被敌人重重包围的情况下全体指战员浴血奋战,直到弹尽粮绝,绝大部分同志壮烈牺牲。渡过湘江后中央红军和

在长征前夕成立的少际师损失过半,34师在被敌人重重包围的情况下全体指战员浴血奋战,直到弹尽粮绝,绝大部分同志壮烈牺牲。渡过湘江后中央红军和两纵队已由出发时的8.6万人锐减到3万人。湘江战役损失之惨重以致于湘江当地的群众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不吃湘江的鱼。湘江战役之所以损失如此惨重除了敌军实力的强大之外还与党内王明、博古等人执行的错误军事路线有关。这就涉及到红军长征面临的又一大困难——不只有敌人的围追,内部还存在与错误的军事路线的斗争。直到1935年1月遵义会议确立了同志对党和红军的正确领导之后才纠正了党内的错误军事路线。从后来的历史进程来看:正是遵义会议在革命最危急的关头起到了力挽狂澜的作用。

我们在谈长征的艰难险阻之时也不要忘记长征的另一面——正如在他的《长征》一诗中所写的那样“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不能否认这的确反映了一种革命乐观主义的诗意情怀。众所周知除了是历史一位杰出的革命军之外还是一个传统文化底蕴深厚的文学家,对此哈佛大学政治学博士罗斯·特里尔在他的《传》中将称之为马背上的诗人。尽管红军长征的路上有敌人的围追,有与党内错误路线的斗争,也有自然环境带来的艰难险阻,然而在这长途跋涉之中却以一个大无畏革命家的气概始终对革命的未来抱有乐观态度。20年后自己是这么回忆长征岁月的:“在马背上有的是时间,可以找到字和韵脚,可以思索”。诗词吧大自然和历史融合在一起使他更能感受到脚下土地的气息,也有助于他以开放乐观的心态思考革命的未来。长征路上红军战士们面临的不只是恶劣的自然环境,也领略过的雄奇壮观。事实上不只是毛本人,有相当一部分老红军战士们是将渡过金沙江后的一段路程视为具有诗意的旅程:大西南的雄伟壮丽景色以及当地少数民族独特的人文风情令红军战士们充满了新鲜感。可以说这段路程使战士们在经历长时间的战斗过程后终于可以稍微放松一下身心。

然而革命毕竟不是请客吃饭,长征也不是自驾旅游:红军战士们的确曾以一种大无畏的革命乐观精神走过了一段充满诗意的旅程,但不要以为这就是长征的全部内容,事实上一路上的艰难险阻是数不胜数的:自然环境有时恶劣、有时秀美,然而与敌人的战斗却是未曾停止过的。这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就是被收录入小学语文课本的飞夺泸定桥:泸定桥由13根铁链组成,两端分别固定在峭壁上,巨大的铁链上由一块块的木板铺成桥面,而桥下就是湍急的大渡河。泸定桥高出水面约61米左右,这要换成我们今天上去别说打仗,即使是站在桥上向下望一眼都够令人心跳加速的。这里是通过大渡河的唯一通道,而桥对岸的国民党守军早已把位于红军一方的半数木板全部拆走,只留下几根光秃秃的令人望而生畏的铁链。红军战士们用自己的双脚在24小时内走完了接近129公里的路程,最终犹如神兵天降一般出现在国民党守军面前。由于木板已被拆走,所以战士们只能将手榴弹和枪捆在背上沿着铁链攀爬到敌军一侧才能展开战斗,而在攀爬到敌方一侧之前他们几乎是完全被动承受敌军的射击。红军方面先派出22名战士沿着铁链先敌军一侧攀爬,在这一过程中自然有不少人中弹跌入湍急的河水中而牺牲,只有5名战士成功攀爬到敌军一侧展开战斗,然而就是这5名战士成功为后续部队打开了局面,随后越来越多的红军战士沿着这5名战士的路线攀爬到敌军一侧。最终红军战士的精神意志力战胜了国民党守军的武器优势,也许是被红军的英雄主义气概震慑住了,以致于大约100名国民党守军就地报名参加了红军。

除了敌人带来的考验之外红军长征路上还面临着恶劣的自然环境——红军长征沿途的自然环境可并不都是充满诗意的友好状态,也相当一部分自然环境是相当恶劣的:过雪山时很多来自南方地区的战士难以适应高海拔气候条件下的严寒和高原反应。如果我们今天去红军当年曾翻越过的夹金山仍有可能出现极为严重的高原反应——这是海拔4500米以上的高山,就连当地藏族群众也将其视为“连鸟儿也难以飞过”的神山,这也是红军长征中翻越的第一座大雪山。在当时红军缺乏足够的医药和医疗设备的情况下严寒和高原反应是足以致命的,也正是在这些的环境下出现了像《丰碑》中所描写的那位军需部长的故事。高原上气压极低,食物通常都煮不熟,战士们只能吃些半生不熟的东西,有时甚至只能以野菜、树皮等物充饥。尽管这里属于国民党统治的薄弱地区,可当地一些不了解党政策的部落头人仍会给红军战士们制造不小的麻烦,最终红军本着“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这一思想的指导得以正确处理与当地少数民族的关系并顺利通过了这一地区。除了雪山之外毛尔儿盖的大草地也是很多红军战士的心头之痛:茫茫草地一望无涯,遍地是水草沼泽泥潭,稍有不慎就会被沼泽吞没。草甸本来就极难行走,要是碰上下雨不仅增加了行路的难度,更有不少战士丧生在暴雨大水之中。草地天气一日三变,巨大的温差使红军面临巨大的御寒难题。

文章来源:《湿地科学》 网址: http://www.sdkxzz.cn/zonghexinwen/2022/1207/2039.html



上一篇:协同治理 守护大美湿地(美丽中国)
下一篇:湿地科学学位论文(湿地生态学论文)

湿地科学投稿 | 湿地科学编辑部| 湿地科学版面费 | 湿地科学论文发表 | 湿地科学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21 《湿地科学》杂志社 版权所有 Power by DedeCms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