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湿地科学》刊物宗旨[09/01]
- · 《湿地科学》征稿要求[09/01]
- · 《湿地科学》投稿方式[09/01]
- · 《湿地科学》数据库收录[09/01]
- · 《湿地科学》栏目设置[09/01]
好生态真的能“当饭吃”--山西古城国家湿地公园(2)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2018年,古城村开始种植杞柳,注册成立了杞柳种植专业合作社,进行统一种植、统一管理、统一销售,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2019年,在垣曲县的支持下,
2018年,古城村开始种植杞柳,注册成立了杞柳种植专业合作社,进行统一种植、统一管理、统一销售,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2019年,在垣曲县的支持下,投资700万元建了3000平方米的大厂房,并成功招来了客商。
在杞柳编织厂展示厅内,一捆10斤1米多长的烘干杞柳枝条出口到法国和西班牙就可以卖到26美元。据企业负责人张士红介绍,国外市场喜欢不剥皮的原始枝条和简约风格的编织品,“现在因为疫情受点影响,但货还是供不应求。”
将国外市场的设计理念融入当地传统的柳编产品,凭借这样的发展思路,村民用手中的一根杞柳条,打开了海外市场。
“过段时间,村里将邀请专业的老师来现场授课,教村民编织技巧,初步估算,集体经济将增收近40万元。”古城村党支部书记姚红权说,发展柳编产业能盘活村内剩余劳动力,让农民转变为民间“手艺人”。
下一步,村干部们还计划线上探索电商模式,开展网络直播,展示杞柳编织过程、编织成品等,线下依托荷花节、旅游节等带动更多农户增收致富,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一幅充满生机与希望的新画卷正在古城湿地公园周边徐徐展开。
【记者手记】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生态环境美了,每个人都舒心。垣曲县以保护湿地生态系统和改善湿地生态功能为抓手,突出强化湿地保护和恢复,合理利用湿地资源,维护湿地生态系统功能,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大力实施重要湿地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工程,为该县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的生态保障。
“大河有水小河满”。在找准生态价值向经济价值转化的绿色路径上,垣曲县发展了旅游和杞柳种植加工产业,实现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
当绿色生态成为当地群众赖以为生的资源,村民们便自觉增强了湿地保护意识,不仅杜绝了原来乱捕滥猎湿地鸟类、鱼类的现象,还自发肩负起保护湿地资源的任务,使湿地生态资源保护提高到新水平。
本报记者王荔
【来源:山西日报】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
文章来源:《湿地科学》 网址: http://www.sdkxzz.cn/zonghexinwen/2022/0507/1927.html